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仪玳考试网将给你介绍中考语文试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你。以下关于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 :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中考语文古诗词试题(5)
3、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4、“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的情感。
5、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
6、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三十、《相见欢》中考题集锦
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季。
2.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愁苦之情。其感情基调可用“愁”字来概括。4.“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这样写有什么妙出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1)妙处: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感受。内心的烦乱。(2)新意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的心境。
7、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三十一、《水调歌头》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三十二、《无题》
1、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3、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凄凉之情。
4、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切。这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字是丝,以丝谐思,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等)
三十三、《关雎》
1、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十四、《蒹葭》
1、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3、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4、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苍、霜、方、长、央。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
【答案】 (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答案】 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案】 (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答案 :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_
【答案】 (一)1、C2、《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并指出它是哪种字体()
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答案】 B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答案】 (1)答案: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评分:答对两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评分:情感愿望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7-07填报志愿步骤~填报志愿步骤河南
- 2025-06-20怎么查询高考录取结果
- 2025-04-22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浙江公务员考试2021报名时间
- 2025-05-04中考录取分数线什么时候可以查询?
- 2025-04-16银行面试注意事项
- 2025-06-26雅思报名流程--雅思报名流程及详细说明
- 2025-04-19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国家公务员考试调剂时间
- 2025-07-17研究生分数查询
- 2025-06-16山西中医学院分数线——山西中医学院分数线2023年是多少
- 2025-07-07成人高考选什么专业
推荐文章